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>走进云冈>风景名胜

观音堂

发布时间:2022-07-01 09:09 来源:大同市云冈区人民政府网

简介

在大同市城西8公里的佛字湾附近,武周川北岸的一座山岗上,随着地形高低建有一座佛教古寺,这就是玲珑秀丽,独具一格的观音堂。

观音堂的始建和由来,寺内现存明万历三十五年(公元1607年)碑中记述了当时在民间传说的一段神话故事。“云中城以西越十五里之遥有观音古刹。流传原地名蝦蟆石湾,怪物数扰害其间,民用不宁,道路阻塞,辽重熙六年之六月又九日忽大士现丈六金身,偕左右菩萨明王,从秦万万佛洞飞往水门顶山头,从此妖魔降灭,地方宁谧。……由是大众鸠工立寺。”

据《大同县志》卷五记载:观音堂始建于辽代重熙六年(公元1037年),辽末保大二年(公元1122年)毁于兵火。明宣德三年(公元1428年)修,万历三十五年(公元1607年)重修。提学副使陈所学记,碑存。清顺治六年(公元1649年)姜壤兵变,再次焚毁。现存建筑系清顺治八年(公元1651年)总督佟养量重建。以后清朝历代及民国年间曾多次修葺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由国家文物部门保护管理,在1979年对寺院进行了全面整修。近年来,每逢佛教节日,观音堂游人如织,香烟缭绕,经声萦耳。远近的善男信女们,接踵而来,烧香拜佛,默许心愿,祈祷他们和亲人幸福平安。

寺院建筑坐北向南,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。在中轴线上为两进院落、四座建筑,戏台、腰门、观音殿、三真殿,自前向后排列而建,迭层升高,建筑结构合理,总体市局紧凑。山门设在中轴线东侧,而且低于寺院地平,其位置不同于一般寺院布局,独具匠心。山门前建双面三寸琉璃照壁一座,壁身长12.2米,高6.7米,厚1.2米,壁体用五彩琉璃镶砌,色彩鲜艳,气魄雄伟。壁顶装饰斗拱,壁下须弥座束腰部位雕制二龙戏珠、二狮相争及马、牛等动物形象,并以竹柱相间隔,壁身双面各浮雕三条戏水飞龙,腾空驾雾,栩栩如生。此龙壁为大同市唯一的一座双面琉璃照壁,为明代遗物。

山门结构为砖券门洞,门额上嵌石刻横匾一方,上书“观音堂”。走进山门折西拾级而上是寺院的第一进院落,呈纵向长方形,一座戏台坐南向北,面对腰门和观音殿,建造在8米高的券洞上,洞下过去是古人车马人行道。腰门东侧为关帝庙一间,西侧为财神庙一间。进入腰门为寺院的第二进院落,左右两侧有钟、鼓亭和碑廊,迎面是观音殿,坐北向南,面阔三间,四椽悬山顶,顶复绿色琉璃瓦脊兽,殿前置抱厦,阔9.2米,深5.2米,檐下月台上保存有明天启七年(公元1627年)石刻金瓶一对,扁形六角,总高2米,上刻陀罗尼经。殿内造像均系石雕,正中观音立像高6米,彩饰贴金,完好无缺,神态端庄秀丽,头饰花冠直达屋顶。左右立着胁侍菩萨各两尊,高2.8米,面貌丰满圆润,衣纹流畅,均为辽代遗物。东西两侧伫立着五尊明王,称十大金刚,高2.5米,匠人们以惊险的雕制技巧,雕塑出多头多臂,一头多面,多目露齿的恐怖形象,个个怒目握拳,手持各种法器,威武雄壮,显示着护法神的威严。观音立像前神台上塑自在观音坐像一尊,总高2.5米。后有倒背观音戎装立像,脚踩怪物蛤蟆,高2米。殿内东西两壁绘二十四幅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故事壁画。北墙壁绘两幅十八罗汉及长臂罗汉图,左手可上九天揽月,右手可下五洋捉鳖。壁画面积共计56平方米,色泽鲜艳,画面紧凑清晰,保存完好,据风格为清末所作。

三真殿即寺院后殿,清乾隆四十三年建(公元1778年),以砖券窑洞与木构楼阁相结合,下层砖券洞三间,宽敞明亮,为卷洞式仿木构建筑,檐下砌二斗二升拱作装饰,设置巧妙。殿内中卷洞原塑释、道、儒三真像。左右两卷洞为僧舍。洞外东西两侧设有台阶可登殿顶,顶上建木构殿阁五间,悬山顶,中间三间,殿内过去壁上绘送子观音、文殊、普贤菩萨及普救老人等多幅画面。左右各一小间,东为山神殿,原壁上绘“降服妖摩”图。西为神殿,原壁上绘“河神治水”图,均为清宣统三年所建。此为全寺最高处,殿前设砖砌凭栏,可俯览全寺及附近山河景色。

观音堂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、佛教雕塑艺术,是一重要实物。

详细地址:同云公路8公里处

负 责 人:白志宇

电  话:2053768

乘车路线:乘3路公交或去左云中巴观音堂下车